工程造价信息价中的运杂费是指材料或设备从供应地点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运输及相关杂项费用,是构成材料综合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基本定义
运杂费涵盖运输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包括:
运输费:根据运输距离、货物重量或体积计算的运费(如陆运、海运、空运等)。
装卸费:材料上、下车及搬运费用。
其他杂费:如保险费、保管费、包装费、路桥通行费、调车驳船费等。
2.在信息价中的定位
信息价是政府造价部门发布的综合价格,通常包含材料原价、运杂费、运输损耗费及采购保管费四部分。运杂费作为其中一项,反映社会平均水平。
1.标准运距
多数地区(如四川省)规定信息价中的运杂费仅包含15公里以内的短途运输及装卸费。若实际采购距离超过15公里(直线距离),超出部分可另行调整费用。
公路工程中,运杂费可能按公路运输价格单独计算,并区分含税价与除税价。
2.结算依据
信息价中的运杂费通常作为预算编制参考,实际结算需结合合同约定。例如,施工合同可约定超距部分按《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19条追加费用。
3.税务处理
运杂费计入材料采购成本,若取得增值税抵扣凭证,可计算进项税额。
1.设备运杂费
设备运杂费还包括采购运输保险等费用,与材料运杂费类似,但需单独核算。
2.区域差异
不同省市对运杂费的计算标准可能不同,例如乐山市明确信息价包含运杂费、运输损耗费等四项成本。
3.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在偏远或长距离运输项目中,运杂费可能占材料总成本较高比例,需重点核算。
合同约定:明确运距标准及超距调整方式,避免结算争议。
动态调整:关注造价信息价月度更新,及时反映运输市场波动。
成本控制:优先选择15公里内供应点,或优化运输方案以降低超距费用。